今年的十一月仍然很熱,雖然已過立冬,但日間氣溫也接近三十度,行山也要找一些有樹蔭的路線,今天行了一條不太遠又風景怡人的古道悠悠行。

橫山腳橋
由大尾督出發,走入八仙嶺自然教育徑,眼前就見到船灣淡水湖。之後經過上下七木橋、上下橫山腳村,都是已荒廢的舊村。村內有屋,也有祖祠,祠上堂名字仍可看到。古道比較陰森,村屋的屋頂已下塌,只剩下圍牆,大樹已在屋內生根,古道上不少枯萎的大樹,雜草叢生,幸有陽光射,不然也很陒陰森。再走多1公里左右到達尤德亭,這裡景色開揚,可望見南涌及鹿頸一帶。尾段下山走到鹿頸坐小巴離開。
Recommended

東澳古道
16 July, 2016 東澳古道的路線明確易走,大半都沿著海路線,經過幾個海灣和一些村落,寧靜幽美。過了䃟頭村之後,更可近距離觀看飛機升降。 這條路線已行過多次,因為路較平坦易走,我和朋友也會慢跑入去大澳。東涌起步後行一段馬路,到福逸樓引水道旁的小徑往海邊方向行就到達侯王宮及戶外康樂營,再往前沿水泥路行便可到達䃟頭村。之後走一小段沒有樹䕃的水泥路就到涼亭,這裏景觀開揚,有不少喜愛攝影的人士來拍攝飛機升降。由東涌跑過來約5KM,我們在這裏休息5分鐘就繼續前行。 沿路再行經過沙螺灣和深石村,全走水泥路,有上有落,不久便到深屈。這裡風景開揚,可以坐在士多飲咸檸七,順便休息一下。到深屈已走了2/3的路程,剩下的一段是沿海山路,可欣賞附近一帶的山丘。差不多到海旁前會看到嶼北界碑牌,再往前走接回水泥路便到大澳。 這條路線全長約14KM,是在大嶼山郊遊一個不錯的選擇。 東涌(逸東) -> 䃟頭 -> 沙螺灣 -> 散石灣 -> 深石村 -> 深屈 -> 大澳 GPS 路線 : 東澳古道 (14KM) 按入看更多照片 -> 東澳古道 (19張)

古道悠悠行
古道悠悠行 今日到大嶼山來個輕鬆遊,雖然全程17KM,但沒有大上大落,尾段還有大澳全景。 我們由東涌起步行去石門甲,過了石門甲村後行法門古道去昂坪。大嶼山有很多寺院,沿著古道行看到很多大大小小十多間的寺院,這些寺院大部份不對外開放,只作靜修用,因此大多重門深鎖,未能入內參觀,只有羅漢寺可以參觀。另一間位於鳳凰山半麓的寶林寺十方道場,這天剛好是一連七天的禪修,所以也不能入內。寺院的四周全是農田,這裡的僧尼都要下田耕種,盡量自給自足。過了多間寺和精舍之後,我們繼續向昂坪去,越行越大霧,如入仙境。過了中道亭後,再行一段路就到達昂坪寫著東山法門的入囗。我們在這裡吃完午飯再繼續上山。 飯後由昂坪起步,行一段石屎路到深屈路,由那裡轉入一條山徑可以去到象山。山徑有些路段被草蓋住,加上又十分大霧,所以要看清楚。到了象山頂449M,由於非常大霧,我們沒有停留便下山。沿途的風景開揚,可以欣賞到港珠澳大橋全景。我們繼續下山,去到象山山腰大澳全景盡在眼前,躲了一整天太陽也終於露出來了。看夠了我們便下山去大澳坐巴士出東涌。

探蓮麻坑礦洞、遊走古道
自邊境開放之後,已踩車去過幾次,唯獨是進入蓮麻坑村須要申請禁區紙。今次再訪蓮麻坑村由山路進入,不用申請禁區紙也可入村。今次朋友帶路,一行8人便由沙頭角起步,先探蓮麻坑礦洞,再訪蓮麻坑村葉定仕古居,走古道,最後再去咚咚石。 從上水站乘巴士到沙頭角,由磚窰站起步,先到長山古寺借用廁所,便由紅花嶺軍路起上山。這條路頗長及上斜,慢慢行用了個多小時來到供電塔,我們沒有上山頂,繼續前行,路況由石屎路變為山路。走了一段見到閘門,旁邊有個破舊的牌寫著邊境禁區。這段路以前是禁區,閘門都是鎖上,開放後,閘也打開了,行山人士都可自由出入。 過了閘口,沿路上見到有吊鐘花,但很多已凋謝了,可能天氣太暖。我們繼續往北走便來到礦山,對面就是深圳,大家找個地方坐下吃點東西及小休,然後再去礦洞。從這裡往下走,幾分鐘就到達礦洞。經過一些小礦洞,現已有封條圍住不可行近,因為這些洞已荒廢了50多年,隨時有倒塌的危險。再往前走來到礦洞的大廳6號礦洞,也是最吸引的一處。大廳內還有幾個大大小小的礦洞,很黑,也很殘缺。有些洞內已經積水,我們都沒有入去。這些洞外的地上巳有封洞的寄號,似乎已準備快將封洞,而洞已變成了蝙蝠棲息的地方。 走出礦洞後,我們就再去麥景陶碉堡(礦山)。位於蓮麻坑村附近,是邊境七座碉堡中海拔最高的一座,主要是用來加強邊境守衛,防止非法入境者潛入。由於礦山碉堡無法使用遙控設備,每晚有一名警員駐守。此建築物已列為二級歷史建築。 碉堡旁邊有一條長長的石級,我們從這裡直落蓮蔴坑村。村內很寧靜,我們在村公所旁的小賣店買了汽水及小休5分鐘,便去村內一大景點葉定仕故居參觀。現已完成修復,外觀仿照孫中山的翠亨村故居而建,並糅合了中西建築風格。這座故居已荒廢多年,空置期間淪為蝙蝠竇。為紀念百年辛亥革命,故居前空地豎立了一尊孫中山銅像。 由蓮麻坑村往南走,來到第一條古道-塘肚古道,兩旁樹葉茂密,路徑為石塊鋪成。以前是一村莊,現已廢棄了,本想尋找廢屋,但這時已下午二時多,沒有太多時間去找,只好留待下次。之後接石水古道,經過一條已被汚染的小溪,水已變成泥黃色,過了鐵絲網後路有點崎嶇,不明白以前的村民怎樣每天來往這裡。 走畢古道後來到禾徑山道堆田區,走一段路之後到達禾徑山村,有全港第三大樟樹群,然後去咚咚石,再下坪洋村坐小巴出大埔,結束一天的行程。 GPS路線: https://connect.garmin.com/modern/activity/1555625811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