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山腹地是指位於新界西北面被劃作為操炮區的地方,地勢貧瘠,因長年經過炮火及自然風化的折騰,每個山頭都十分風化,滿佈浮沙碎石,還有很多沖溝。青山腹地最吸引人入勝的地方就是這一份荒涼的感覺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Recommended

青山腹地看石頭
青山腹地位於屯門西面,經過長年風化及侵蝕,路況很崎嶇難行,大部份都是浮沙碎石路,沿途又多分岔路,很容易迷路。整個腹地很少樹蔭,趁著還未到炎夏,我們便決定再一次走進這個港版大峽谷。 上次行了比較難行的杯靈雙渡,今次由龍鼓灘出發,去尋找奇形怪狀的巨石。

青山圓頭山雙渡
上次行了屯門九逕山,遠望青山一望無際荒漠的山頭,因為風化和水土流失,有些段落的山路左右兩邊全是沖溝,土地鬆散,極為難行。今次就挑戰杯靈雙渡這條路線,由杯渡山沿山脊,經過良田坳、乾山、一線脊、圓頭山、終點靈渡寺,全程約14公里。 去到屯門,由青山寺徑上山,經過青山古寺(杯渡寺),入內參觀一下,原來已經十二點半了,要盡快起行,否則會天黑下山。 離開古寺,沿著石級上山,一直走上五百多米,便到達青山山坳涼亭,再上少少就是發射站。很多行山人士在涼亭休息,我們繼續前行,今日天朗氣清,站在五百米的山上,可以望到青山腹地阡陌交錯的山脊、屯門、天水圍和深圳一帶。 沿主脊而行,上落差不算大,徐徐下山來到良田坳。我們在這裏休息15分鐘,因為之後的路會較為費力,上落差大。良田坳上乾山已是一半的路程了,由這裡開始是不停的上坡,回望青山原來已經行了很遠。雖然乾山只是394米,但山路全是浮沙碎石,下坡路段比較難行。 過了乾山,再上上落落行一大段路便來到一線脊,這一小段是被沖蝕到很窄的路,很快就行過了。之後有佷多支路,我們向著圓頭山方向行,還可欣賞到美麗的日落。終於來到山頂,這時已是5點,我們也不敢怠慢,因為下山還有一段才到靈渡寺。 匆匆下山5點45分去到靈渡寺,原來還要行一段路出去。天色漸漸昏暗,寺廟已關門,四處無人,我們最怕就是有野狗,幸好最後安全出到大路。

青蝶脊
青蝶脊 挑戰了杯靈雙渡,又行了幾次九逕山,今次行新路線由青蝶脊上青山,經方包石落龍鼓灘。 由青蝶脊上青山完全沒有梯級,全程是清晰的山路,部份山徑陡峭,是不想行天梯的另一個選擇。 我們由蝴蝶灣公園出發,去到公園盡頭,橫過馬路去龍門路,經過草叢和橫過龍富路大迴旋處,終於來到入口。沿引水道梯級上便到達山徑入口,一直往上走風景越來越開揚,可以看到屯門海岸的景色。 大約2個小時便到達青山山頂(583M),發射站的標高柱下有一塊大石,石上刻有高山第一四個大字。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便從左邊樓梯落山,這裡開始才是真正難走的路段。 沿青山西脊下山,甚為陡峭,到處都是浮沙碎石。經過第一條溪”望后溪之後,會見到一些峽谷,在青山腹地有幾個,形狀和大小各有不同。繼續沿山徑行又來到另一條溪”大冷溪”,再行一小段便到了方包石。來到這裡已四點多,拍照後便繼續落山。 再行了一段浮沙碎石路便接花朗古道,沿路都是樹蔭和山路,十分易行,6點就到達南朗村,穿過村便抵達龍鼓灘K52巴士站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