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汀九的石室瀑、石龍飛瀑藏於石龍坑,由引水道至石龍飛瀑一段相當精彩,飛瀑有50米高,氣勢逼人。
由大欖涌引水道入石龍坑,爬上去後兩旁盡是大石,澗道收窄。澗途中有幾個潭,但潭水混濁。
大欖涌引水道 石龍坑
大約行40分鐘便石室瀑。
石室瀑前有個大潭。


離開石室瀑後行山路,繞過瀑布後面上瀑頂。
澗途變得開濶。

來到50米高的石龍飛瀑,長年有水,夏季水量充沛,會十分壯觀。


遊畢石龍飛瀑,由瀑布旁邊小徑上山,初段很陡峭,上到300米後漸轉平緩。過了植林區後沿小徑接回元荃古道去荃灣。


Recommended

昂深石澗
最近愛上了行澗,今日再次向山澗出發,探索深入東涌的昂深石澗。 昂深石澗源起昂坪,流入深屈,是九大石澗難度最高。整條石澗隱藏在深山中,沿途會經過多個潭瀑,早段潭水清澈見底,可是過了彌昂飛瀑後上游很多垃圾,水質也很污染,想信垃圾是從昂坪市集來的。澗道悠長,絕對可以讓你攀遊半天。 深屈下車後沿引水道行 行至水閘就是昂深石澗下游 西蓮花塔 入澗後已經開始要攀巨石,冬季雨水較少,但潭内水源充足,水質清澈見底,石上長滿厚厚的苔蘚 彌昂飛瀑彌昂飛瀑 經過左邊彌深,右邊昂深的分义位,我們向右行,又見到一個小瀑魔窟潭 千層瀑千層瀑 小毛氈苔豬籠草吊鐘花

藏龍石澗
藏龍石澗是黃龍石澗的右方支流,東涌五龍之一,源起大東山北坡,滙入黃龍石澗再流入東涌灣。五龍之中瀑布應為最多,夏季雨水多一定很壯觀。 進入藏龍石澗必須先上溯一段黃龍石澗,入澗位置就在黃龍坑道盡頭,看到水壩便是黃龍澗入口。下游的黃龍石澗十分易走,澗道開揚,上溯大約40分鐘左右,過了卧龍長嘯石後就要留意藏龍石澗入口在右邊的支流。因為沒有絲带引路,大意的話十分容易錯過入口而行了黃龍石澗。 卧龍長嘯石 由開揚的黃龍轉入藏龍石澗,環境亦即時變得陰森起來,澗道林木變得茂盛,穿越林間不久,就遇上一道巨壁,這裡便是龍吟峽。峽中第一個瀑——天梯瀑。瀑布分三層,可由中瀑斜壁右邊棧道上攀。 天梯瀑 瀑頂之後是一連串岩坡瀑流,沿著斜壁緩緩流下,左右都有充足位置可供上攀。過後隨即到龍髯瀑,瀑流散如絲,在瀑壁中層層落下,很有層次。 瀑頂的潭上溯後是龍髯瀑 龍髯瀑 從龍髯瀑右邊入林,繞道山路後,再回澗道,便遇上另一個瀑布,越過後必須於瀑右石壁上攀。瀑頂有一個大潭,左側有一塊巨型岩石,稱為鬼頭石。 回望 之後取道右邊支流,很快便遇上另一個瀑,此瀑瀑壁似小梯級,壁面濕滑又反光。 續往右源走,水流收細,盡頭有一高壁阻路,在壁右上攀後,澗道與山徑平行而上,經過一道石牆,最後接回黃龍坑郊遊徑。

凌風石澗
凌風石澗源起於牙鷹山東面,路途甚短,但整條石澗有不同景色-瀑崖、溪流、壺穴、瀑潭、石壁,幾乎可以說是一步一景。石澗被山徑劃分成三段,我們行了第一、二段,接鳳凰徑行至大澳。 從靈隱寺巴士站下車後往大澳方向行前些少,見到一個紅色消防水龍頭,就見入口。沿崎嶇小徑下走就來溪流,行一少段便會看到右邊一塊大石崖,刻上巨型佛語,就是下游著名的摩崖石刻。石刻過後便要留意走右邊缺水的支流,這裡才是凌風石澗的真正入口,如繼續沿水流前行便會錯入另一澗龍仔坑。 入口沿崎嶇小徑下走 摩崖石刻 過了石刻後入澗,初時水質混濁 凌風石澗的第一段,澗道寬敞開揚,石坡不斷緩緩攀升但不太斜。沿途瀑崖不絕,沿澗而上便會經過兩道古老水壩,為昔日村民灌溉之用。整條澗有十多個潭池,有大有小,早段的潭水比較混濁,越往上走,潭水清澈見底,見到很多小魚在暢游,還有在石隙中不停叫的蛙。流水自頂而下,形成很多壺穴,其中一個潭池的水痕色彩深淺相間直於壁上,潭水清得見底,襯托石上滿佈翠綠的青苔,是其他石澗没有的景色。 古老水壩 過了水壩後澗道變得寛濶,有很多大石 第二個水壩 攀上這個石坡 色彩奪目的瀑布石壁 遠望羌山靈隱寺 石河右邊的石壁 最後來到一段人工小石河,右邊是石壁,沿石河上到頂便到達引水道,完成第一段。 石河 水壩 水壩過後便是凌風石澗第二段,也是景色最美的一段,入口處已經看到層層飛瀑。由水壩左邊山路入澗後,瀑布接連不絕,瀑布上便是石澗中最美麗的翠月潭。這是一個大形壺穴,經過多年的水流磨蝕而成的穴深洞,潭水碧綠,深不見底。之後行不多久上壯觀大瀑,是澗中最高的瀑布。隨後澗道稍為收窄,岩層開始變成一層層,跟東平洲的頁岩很相似,非常特別。第二段的最後一個瀑布便有此地貌。 漫長石坡 翠月潭 大壺穴 一層層的岩石像極東坪洲的頁岩 上到瀑頂就是鳳凰徑,可從這裡繼續上行往石澗第三段,或選擇出澗,到萬丈瀑或者沿鳳凰徑返回大澳完結行程。 出澗位接鳳凰徑
No Comments